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史春波
这几天,曹心皓正在忙着给一个客户修复一根金簪。他刚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不久,学的是文物修复专业。从小,他就对古董感兴趣,如愿考上了美院,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。这几年,他修复了不少老东西,最多的是金银器,特别是一些首饰。
他自己戴的也是老东西,比如手镯是清代的。在今年的毕业展上,他做的一件钿子,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,工艺特别复杂,还被一个买家收藏了。
就在毕业展结束的那天,曹心皓把自己的这件作品,打包好,送上了一辆网约车。
买家是网上联系的,他不知道对方什么身份。只是给了他一个地址。
展开剩余64%他笑着说,这是一位神秘的买家。
这件钿子,并不大,看起来,还有点稀奇古怪。
钿子,现在离我们有些遥远而陌生。它是清代满族贵族女性的标志性头饰。
曹心皓对照着慈禧太后的一张老照片,用传统的工艺做出了这件作品。
从去年十月开始,到今年四月,每天的工作时间就有好几个小时。
它的工艺是极其复杂的,比如钿子所用的篾条,买回来之后先把它在水里面泡,泡个两三天,它会有一点点软了,再放到锅里面煮,煮两三个小时。然后再浸到冷水里面,再泡两三天,再煮,再泡,一直重复到能够完全对折不断。
而这只是钿子胎体的第一步。
钿子上,有很多根羽毛,指甲那么长,一两毫米宽,是他一根根拼出来的。
“用的是和真翠鸟毛高度相似的鹦鹉毛,因为真翠鸟几乎已经灭绝了,”他说。
钿子上的大漆,也是曹心皓自己调的,而且大漆的制作也特别麻烦,因为会有过敏反应。“等过敏反应消了你才能进行再重新做,不然的话就会很严重的过敏。”
这件作品卖了多少钱,他没有透露,只是说,五位数。
“虽然价格比较贵,但是,做工,大家也都看在眼里,也有人是出得起价格的。”
“不要觉得贵,只要好的东西,用心做的,大家都是看得到的。”他这样说。
发布于:浙江省配资炒股真专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