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在喝茶的圈子里,茶具的选择就跟饭桌上的口味偏好一样,总能引出不少闲谈。
前些年,紫砂壶在茶具里的地位可不一般,就跟老辈人手里的传家宝似的,提起泡茶,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。
那会儿,不管是家里待客,还是茶友小聚,茶桌上要是没把紫砂壶镇着,总觉得少了点喝茶的讲究劲儿。
那会儿,不管是喝了大半辈子茶的老茶客,还是刚入门的新人,都觉得紫砂壶是“标配”。
图片
都说它透气好、能养壶,泡出来的茶滋味会越来越醇厚,甚至有人专门研究泥料、壶型,把养壶当成了喝茶之外的一大乐事。
家里的书架上,摆着紫砂壶,看着就透着股雅致。
可这两年,风向悄悄变了。
身边不少茶友,都把紫砂壶收进了柜子里,转而用起了盖碗。
去茶叶店喝茶,也发现茶掌柜们大多用盖碗来泡茶,紫砂壶反倒成了偶尔拿出来赏玩的物件。
这是为什么呢?原因下文细说。
图片
《2》
先来说说紫砂壶的优缺点。
紫砂壶的优点,首先体现在使用的便利性上。
它有专门的把手,出汤时只需握住把手倾斜壶身,茶汤便会顺着壶嘴流出,操作起来简单顺手,新手也不容易被烫到,这一点确实比盖碗更省心。
但紫砂壶的缺点也很突出,最明显的就是难以快速实现茶水分离。
它的壶嘴设计多为柱状出汤,出汤速度偏慢,很容易造成闷泡。
也就是茶叶长时间浸泡在热水里,无法及时脱离茶汤。
闷泡对茶味的影响可不小。
对于内质丰富的好茶来说,长时间浸泡会让茶多酚、咖啡碱等物质过量释放,原本清爽的茶汤会变得苦涩,失去应有的平衡。
图片
同时,茶叶里的营养和风味物质会被提前消耗,大大缩短耐泡度,原本能泡七八泡的茶,可能四五泡就没了味道。
单看这两点,紫砂壶就不太适合多数茶类,尤其是白茶。
白茶讲究的是清鲜的香气和甘爽的滋味,最怕闷泡带来的苦涩和沉闷。
更关键的是,紫砂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让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性。
这种结构在遇热时会因热胀冷缩而“主动”吸收接触到的物质,而茶汤里的芳香物质和滋味成分,自然就成了被吸附的对象。
不少茶友说,用紫砂壶泡白茶时,总觉得香气淡了一截,滋味也不够鲜明,少了那种直抵鼻腔的清新和入口的鲜活。
这正是因为紫砂壶吸走了白茶的部分香气和滋味,就像给好茶蒙了层薄纱,虽能尝到滋味,却少了那份直观的通透感,实在可惜。
图片
《3》
紫砂壶渐渐从日常茶桌“退场”,盖碗却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。
原因其实很实在,它太实用了。
茶圈里常说盖碗是“万能茶具”,这话不假。
不管是清爽的绿茶、醇厚的红茶,还是岩韵十足的乌龙,或是鲜爽的白茶,盖碗都能从容应对,几乎不挑茶类,这一点比紫砂壶灵活得多。
盖碗的器型设计藏着巧思:上有盖、中有碗、下有托,三者搭配得恰到好处。
泡茶时,只需轻轻滑动碗盖,留出一道缝隙,茶汤就能顺着缝隙快速流出,出汤既顺畅又可控,能轻松实现茶水分离,避免了紫砂壶因出汤慢导致的闷泡问题。
清洗起来也省心。
图片
尤其是白瓷盖碗,表面光滑细密,没有紫砂壶那样的多孔结构。
喝完茶后,倒掉茶渣,在水龙头下冲一冲就基本干净。
即便隔了一夜,茶渍凝固在碗里,用纳米擦轻轻一擦,也能恢复光洁,不像紫砂壶那样容易藏污纳垢,还得担心串味。
更重要的是,白瓷盖碗不吸香、不吸味,能最大程度保留茶叶本身的风味。
掀开盖子时,聚集在碗内的香气会瞬间释放出来,像白茶的毫香、花香,都能清晰地闻到,层次分明。
这种对茶香和茶味的真实呈现,正是爱茶人看重的一点。
盖碗的这些优点,说到底都贴合了日常喝茶“方便、实在、喝到本味”的需求,自然也就慢慢成了茶桌上的新宠。
图片
《4》
说到盖碗,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烫手问题。
要是说盖碗有什么明显短板,那“容易烫手”大概就是最常被吐槽的一点。
不少人放弃盖碗,转用茶壶,都是因为被烫过几次,或是不小心打碎了几个盖碗后,实在没了耐心。
但其实,盖碗烫手并非无解,选对款式、掌握方法,多加练习,就能慢慢克服。
选盖碗时可以留意这几点:
比如碗沿宽一点的,热量容易散发,边缘就不会太烫;
碗身矮胖些的,既能容纳不同形态的茶叶,不管是白茶的芽叶、岩茶的条索,还是红茶的碎料都能放下;
容量选110毫升左右的标准款,泡大多数茶类都合适,一个人喝不浪费,和朋友分饮也够量。
图片
再说说出汤手法,“三指抓握法”很实用。
用大拇指和中指捏住盖碗边缘,食指轻轻搭在盖钮上固定,利用手指的巧劲端起碗身。
这样的姿势既能稳住盖碗,又能避免手掌直接接触碗身的高温区域。
出汤时动作稍快些,让茶汤顺着缝隙快速流出,减少手部与盖碗的接触时间,熟练后就不容易被烫到。
其实盖碗的“快”正是它的优势。
快速出汤能及时实现茶水分离,让茶叶内质析出均匀,泡出的茶汤清甜鲜爽,少了闷泡带来的苦涩。
就像常说的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,泡茶时的“快”,恰恰能锁住茶叶的本味。
图片
《5》
当然,并不是说盖碗就完美无缺。
我们理解有人偏爱紫砂壶的温润质感,也尊重每个人对茶具的特殊情结。
只不过,若总因盖碗烫手就拒绝它,难免会错过它泡出的茶汤本味。
要知道,那些被盖碗精准呈现的茶香、茶色,正是紫砂壶难以做到的鲜活。
习惯了盖碗的人,早已把那点烫手的不便,变成了熟练后的从容。
毕竟,比起一时的手忙脚乱,能喝到茶叶最本真的滋味,才是更实在的收获。
爱茶之人,终究是为了那口茶汤。
是迁就于工具的局限,还是花点功夫适应新方式,全看自己更在意什么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炒股真专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