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11月5日,新中国成立一月有余,蒋介石集团仍仗着胡宗南的30万大军在大西南负隅反抗。这天,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张治中、邵力子、刘斐等前国民党大员。宴会中,周总理指着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问宾客们:“你们可认识他是谁吗?”
张治中看着这个年轻人,面露惊讶之色说:“我怎么会不认识?这不是熊老弟么?他是何时起义的?”
周恩来回答道:“他不是起义,是归队,他早就是我们的同志了!”
“啊?”在座众人听到周总理的回答,无不震惊,宴会厅里发出一片哗然之声。看上去,大家都认识这位“熊老弟”,而且深知他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!
大家的疑惑早就在周总理的意料之中,他笑着说:“我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,他是1936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,是我们派到胡宗南那里去的。”
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不由发出感叹:“真想不到,难怪胡宗南老打败仗。”
张治中也接过刘斐的话道:“我早知道蒋介石在军事上、政治上都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。今天才知道,在情报上他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。”
张治中还不知道的是,因为这位“熊老弟”的存在,很多时候,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下达到军长那里,毛主席就先看到了。
“熊老弟”就是熊向晖,一个被毛主席称为“一个人能顶几个师”的传奇特工。
1937年12月,周恩来请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推荐一位秘密党员,利用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部队“服务”的机会,打进国民党内部。周恩来基于对胡宗南的了解,对这个人选提出如下条件: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;年纪较轻,仪表不俗,言谈举止要有爱国进步青年的气质;知识面较广,记忆力较强。
蒋南翔听到这些条件后,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一个人,此人叫熊汇荃,父亲是湖北高等法院的庭长。他本人1919年出生,从小被人视作神童,17岁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加入共产党,革命热情非常高。周恩来听完介绍后,大手一挥,说道:“此人非他莫属!”不久后,熊汇荃就按照周恩来的指示,改名为熊向晖,报名参加了服务团。
在接受胡宗南考察时,熊向晖大谈爱国与革命,孙中山的“总理遗教”张口就来,深得胡宗南赏识。1938年春节刚过,胡宗南部队开赴陕西驻防,为了培养熊向晖,胡宗南将他送到黄埔军校七分校学习。抗战爆发后,黄埔军校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一些分校,校长都是蒋介石兼任,第七分校在西安,胡宗南兼任主任。熊向晖是七分校的第一批学生,按黄埔军校序列,算作第十五期。
在军校的一年学习中,熊向晖依然表现非常出色,在毕业典礼上,胡宗南指定他代表自己向毕业生致辞。毕业典礼后,胡宗南就找到熊向晖,委任他作为自己的侍从副官,机要秘书。此时,年仅20岁的熊向晖,已经成为胡宗南身边最亲近的幕僚。
在熊向晖刚刚接受任务时,周恩来跟董必武就曾告诉他,到胡宗南身边后,不要急于求成,要甘做闲棋冷子。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,熊向晖的主要任务之一,是影响并推动胡宗南积极抗日。但因为胡宗南追随蒋介石反共,手握大军却不参与抗日,熊向晖这枚棋子慢慢地就不闲不冷了,专门搞起情报来。
1943年6月,蒋介石密电胡宗南调集大军,闪击延安。胡宗南在部队调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,不惜将驻防黄河边上阻止日军西进的三个军抽调两个军,参与进攻延安。熊向晖自胡宗南制定计划那天起,就将情报通过秘密渠道报告给了中央军委。
由于提前接到了情报,毛主席跟朱老总在延安周围无兵可用的情况下,将蒋介石胡宗南的计划迅速向外传播,运用国际国内统一战线的力量,制止了这场流血。当时,周恩来、林彪等人正好从重庆返回延安,途径西安。毛主席便让周恩来跟胡宗南当面交涉。
在周恩来抵达西安前,胡宗南“闪击延安”的阴谋刚刚被揭穿。为了避开周恩来的质问,胡宗南安排了30余黄埔六期以上将级军官,要求他们携夫人陪同,对周恩来以师礼相待,多敬酒,最好把周灌醉。
熊向晖坐着胡宗南的专车,奉命到八路军办事处迎接周恩来。当两人并肩朝门口走时,熊向晖用英语小声地叮嘱一句:“请小心,提防被灌醉。”周恩来会意地点点头。
到了宴会上,胡宗南手下一众将领们,果然频频过来敬酒,都被周恩来一一化解。随后,几十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夫人们举着就被朝周恩来走过来,提出敬因故没有到场的周夫人一杯,祝她回延安一路顺风,请周先生代喝。一直保持笑容满满的周恩来突然严肃起来,他说:
“这位夫人提到延安,我要顺便说几句,前几年,延安人民连小米都吃不上,经过自力更生,发展生产,日子比过去好,但仍然很艰难。如果让邓颖超同志喝这样好的酒,她会赶到于心不安。我尊重妇女,也尊重邓颖超同志的心情。请各位喝酒,我代她喝茶。这样,我们彼此都尊重。”
周恩来在喝茶时,胡宗南摇头叹息,一脸无奈。到酒会快要结束时,周恩来才端起酒杯说:“此前有传言称胡长官将河防大军西调,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。我今天问胡长官有没有这回事,胡长官说,那都是谣传。我听后十分高兴,借这个机会向胡长官和各位将军及夫人们敬一杯酒。”说完,他一饮而尽。
酒会后,胡宗南又让熊向晖送周恩来回去,途中他们还是装作不熟悉,快到住地时,周恩来说:“熊秘书,等会请你稍候,我有一些延安出版的书报杂志送给胡长官。”随后,周恩来领着熊向晖到一个小屋,在敌人眼皮底下交谈了一刻钟,了解了胡宗南的思想动向。出门时,几个工作人员将几捆包装好的报纸杂志送到了熊向晖的车上。
几天后,果然有军统的特务送来报告,称有人坐胡宗南的专车到八路军办事处送周恩来,接送的时间都有详细记录,离开的时候带了几大捆东西,不知道具体是什么。胡宗南看到报告后哈哈大笑,称周恩来在西安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他的眼睛。
在敌人阵营中潜伏,每一天都是刀尖上舔血。1946年6月,熊向晖得到胡宗南保荐到美国留学,当他到南京办理留美手续时,发生了一个意外。周恩来将熊向晖在南京的住址写在一个小本子上,坐马歇尔的专机到延安时,因为疲倦睡着了,把本子掉在了飞机上。如果马歇尔将本子交给国民党当局,熊向晖就有暴露的风险。
周恩来找来熊向晖,告诉他出现风险,原本应该马上撤出来,但他发挥的作用“能抵几个师”,撤掉几个师的力量需要谨慎。在周恩来的建议下,熊向晖先到上海躲了半个月,没有动静后才回到南京。
在南京办理留美手续期间,熊向晖跟未婚妻湛筱华举行了婚礼,蒋经国应邀为他们担任证婚人。正当新婚夫妻在杭州度蜜月时,一位保密局的特务找到熊向晖,他还以为是小本子的事。就在他脑子里想着对策时,来人却告诉他,是受毛人凤命令,妥善安排他到南京见胡宗南。
原来,1947年初,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攻延安。因为蒋介石特别训示,进攻延安要三分军事,七分政治,胡宗南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熊向晖,因此把他从蜜月中召回来,专门负责“七分政治”。
为了保密,胡宗南决定要回到西安,将部队集结完毕后才宣布,因此他手下的军长、师长们都还一无所知。而此时,熊向晖不仅获悉了这个计划,还从胡宗南处得到了两份绝密文件,一份是蒋介石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,另一份是陕北共产党的军队兵力配置情况。当然,这些情报也先一步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。
当胡宗南赶到洛川组建好前进指挥所,电台刚刚架好就收到两条消息:整编第一军在宜川遭到袭击,两个团失踪,九〇师师长受重伤;整编第七十六师一个旅在西华池宿营时遭到袭击,一个团失踪,旅长阵亡。战役还没开始,胡宗南就损失了三个团,顿时傻眼。
这些当然都是熊向晖的情报发挥的作用。除此之外,党中央还做出了多方准备,撤出了延安,将一座空城留给了胡宗南。之后,两万余解放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,采用毛主席提出的“蘑菇”战术,将胡宗南手下的二十万大军拖累、拖垮直至消灭。麦宗禹、李昆岗、刘堪等胡宗南手下的名将也纷纷当了俘虏或直接丧命战场
胡宗南“攻占”延安后,便安排熊向晖去美国留学。1947年7月,熊向晖在上海乘船赴美,到凯斯西储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。就在熊向晖出国后不久,一直负责跟他联络的王石坚因叛徒出卖在西安被捕,熊向晖的身份也随之暴露了。
但奇怪的是,熊向晖的身份暴露了,却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仍然得以在美国继续学业。据周恩来分析,胡宗南知道了熊向晖的共产党员身份,但如果在他身边出现这样大一个“共谍”的消息一经传出,自己势必会失去蒋介石的信任。此外,胡宗南跟特务机构一向保持很密切的关系,不论是军统时期的戴笠,还是保密局的毛人凤,都跟他有很深的私交,他便是借助这层关系,将消息压了下来。
因为这样,当归队的熊向晖出现在中南海勤政殿时,张治中等人才会赶到如此讶异。而周恩来之所以选择将熊向晖带到这些前国民党大员的面前,就是希望张治中等人能告诉蒋介石,让他知道来龙去脉,劝他改弦更张,劝他不要痴心妄想,反共是自取灭亡。
建国后,熊向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,开始了他20多年的外交生涯。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中,熊向晖都以“总理助手”的身份出现,参加过日内瓦会议。基辛格访华、尼克松访华时,熊向晖都负责一些重要问题的处理。中国加入联合国时,熊向晖还是中国代表团的代表。
熊向晖的女儿曾经问过父亲一个有趣的问题:“周恩来对你有知遇之恩,而胡宗南也对你不薄,你为什么对共产党始终忠诚不二,难道就没有想到一直追随胡宗南,平步青云吗?”的确,胡宗南亦是魄力非凡之人,而对熊向晖,更是关爱有加。熊向晖说他始终没有动摇,一来是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很早就深植在心中;二来,胡宗南的人格魅力和周恩来相比,还是有太大的差距。
配资炒股真专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