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发现,所有想“找个稳定工作”的人,最后都进了同一个坑:
简历上没法写成果,只能写岗位;项目里没法讲创新,只能讲流程;面试时只能说“我干过”,不能说“我推动了”。
你不是在找工作,你是在把自己变成一份“功能手册”——对接某种老旧系统的说明书。
问题来了,那个系统它自己都快死了。
你仔细看,现在越来越多的“稳定职业”变成了编程接口的临时桥接。运营岗位变成数据流的开关工,设计岗成了AI模板修补员,财务岗直接被报税机器人和RPA吞了。别说中年危机,这玩意儿现在二十出头就能体会。
为什么?因为人已经不是在“提供劳动力”,你是一个API,你的“调用频率”决定你值多少钱。
那些天天喊着“我只是想安稳一点”的人,其实是在向系统递交一个祈愿——拜托别升级,我还兼容得上。
但现实是,系统每天都在OTA更新。你今天能对接的功能,明天可能直接砍掉。还记得那些说“我不喜欢互联网,我就做做传统制造”的人吗?不好意思,你厂里现在也开始装AI质检了。
稳定不是工作状态,是调用状态。当你能被调用,就能生存;不能被调用,不是淘汰,是“404”。
还记得那些编程语言的“向后兼容问题”吗?人也是一样。你没办法靠“经验”活下去,除非你的经验带的是新接口的适配能力。
比如芯片行业吧。
以前的工程师写Verilog,现在呢?懂架构不够了,还得搞AI加速、搞多语言协同、搞异构计算。你还在拿流程图演示工作流,别人已经在跑端到端部署的LLM调参。
最怕的是,那些还守着“我很稳定,我能适配”的人,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冗余代码。
而真正厉害的人,在干嘛?在持续更新自己的“插件管理器”。
今天和上游需求打交道,明天和开源社区同步调库,后天直接跑去看产业趋势,琢磨一个新接口怎么接进旧平台。他不是在找工作,他是在写一个不断自我适配的**“人类操作系统”**。
再说得更狠一点——未来不需要你“执行任务”,只需要你能让自己快速编译。
你不是员工,是脚本。谁能热更新,谁活得久。谁卡版本,谁GG得快。
配资炒股真专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